药品科普小知识:常用中药饮片——桂枝

时间:2024-10-14 来源:药剂科 高明阳 浏览量:148

桂枝

【来源】

本品为樟科植物肉Cinnamomum cassia Presl的干燥嫩枝。春、夏二季采收,除去叶,晒干,或切片晒干。

【中药材性状】

本品呈长圆柱形,多分枝,长3075cm,粗端直径0.31cm。表面红棕色至棕色,有纵棱线、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、枝痕和芽痕,皮孔点状。质硬而脆,易折断。切片厚24mm,切面皮部红棕色,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,髓部略呈方形。有特异香气,味甜、微辛,皮部味较浓。

【炮制方法】

桂枝 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

蜜桂枝 取炼蜜,加适量开水稀释,淋入净桂枝拌匀,闷润,置锅内,文火加热,炒至老黄色,不粘手,取出放凉。桂枝每100 kg,用炼蜜15 kg

【炮制作用】

桂枝生用为主,生品温性较强,以发汗解肌,温经通阳为主;蜜炙缓和辛温发散之性,长于温中补虚,散寒止痛,多用于虚寒胃痛等,以蜜之甘缓,补虚缓急止痛。

【饮片性状】

桂枝 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。表面红棕色至棕色,有时可见点状皮孔或纵棱线。切面皮部红棕色,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,髓部类圆形或略呈方形,有特异香气,味甜、微辛。

蜜桂枝 表面老黄色,微有光泽。略带黏性,香气减弱,味甜微辛。

【性味与归经】

辛、甘,温。归心、肺、膀胱经。

【功能与主治】

发汗解肌,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,平冲降气。用于风寒感冒,脘腹冷痛,血寒经闭,关节痹痛,痰饮,水肿,心悸,奔豚。

【临床应用】

1、治外感风寒、表实无汗,常与麻黄同用,以开宣肺气、发散风寒,如麻黄汤(《伤寒论》)。

2、治外感风寒、表虚有汗,当与白芍同用,以调和营卫、发汗解肌,如桂枝汤(《伤寒论》)。

3、治素体阳虚、外感风寒,每与麻黄、附子、细辛配伍,以发散风寒、温助阳气。

4、治胸阳不振,心脉瘀阻,胸痹心痛,常与枳实、薤白同用,如枳实薤白桂枝汤(《金匮要略》)。

5、治中焦虚寒,脘腹冷痛,每与白芍、饴糖等同用,如小建中汤(《金匮要略》)。

6、治妇女寒凝血滞,月经不调,经闭痛经,产后腹痛,与当归、吴茱萸等同用,如温经汤(《金匮要略》)。

7、治风寒湿痹,肩臂疼痛,可与附子同用,以祛风散寒、通痹止痛,如桂枝附子汤(《伤寒论》)。

【相关配伍】

1、桂枝配白芍,桂枝善于宣阳气于卫分,畅营血于肌表,有助卫实表,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,白芍能养血和营敛阴。二者伍用,发汗之中有养阴敛汗之效,虽发汗而不伤阴,和营之中有调卫之功,使营阴不滞。共奏发汗解肌,调和营卫之功,遁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所致的发热、恶寒、汗出、头痛、脉浮緩等,以及营卫不和所致的自汗、盗汗、发热等。又因桂枝能温通阳气,白芍能养血和营。二者伍用,又有益气养血,滋阴和阳之炒。因桂枝又能温中散寒止痛,白芍又能柔肝急止痛。二药相配,对脾胃虚寒所致的胱孪急疼痛,有补虚止痛之功。

2、桂枝配甘草,桂枝善于温通心阳,炙甘草能补益心气。二者伍用,辛甘化阳,能温通心阳,温补心脾,宁心定爍,具有温通而不刚燥,补益而不烹滞的特点,适用于心阳不足所致的心慄气短、自汗脉迟等。

3、桂枝配茯苓,桂枝辛甘温煦,善于助阳化气,茯苓健脾利水渗湿。二药相伍,通阳利水。遹用于阳虚不运,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、水肿。又因桂枝能溫通心阳,茯苓善健脾宁心安神,二者伍用,又有温阳益气,宁心安神之功。适用于心阳不足所致的心悸、气短、失眠等。

4、桂枝配附子,桂枝辛散温通,善于温通经脉以通利关节,附子辛热,善于散寒除湿,温经止痛。二药相伍,善于温经散寒止痛,常用治风寒湿痹、肢节疼痛明显者。又因桂枝能温通卫阳,解肌发汗,附子善于补火助阳。二者伍用,有助阳解表之功,适用于阳虚外感风寒。

5、桂枝配龙骨、牡蛎,桂枝善于温通心阳,龙骨、牡蛎善于平肝潜阳、镇惊安神者伍用,有温通心阳、平肝潜阳、惊安神之功。对心阳不振、虚阳浮趑所致的烦躁失眠等疗效卓蓍。又桂枝温通卫阳,龙骨、牡蛎平肝潜阳、收敛固涩。三药伍用,又有育阴通阳、固精止汗之效,与滋养阴液药配伍,可用治阴阳俱虚,阳失固护,阴失内守所致的自汗、盗汗、遗精、梦交等。

6、桂枝配桃仁,桂枝辛散温通,善于温通经脉,桃仁苦泄性平,善于活血祛瘀通经二者伍用,活血祛瘀逼经之力更著。适用于瘀血内阻之痛经、闭经、头痛、腰痛等。

7、桂枝配吴茱萸,桂枝辛散温通,善于温经散寒通脉;吴莱萸辛苦性热,善于散寒止痛,硫肝下气,二者伍用,温经散寒止痛力强。透用于阴肝经阴寒凝滞之头痛、疝气疼痛,以及妇女冲任虚寒之少腹冷痛、月经不调。

【用法与用量】

310g

【相关方剂】

麻黄汤(《伤寒论》)、桂枝汤(《伤寒论》)、小建中汤(《伤寒论》)、温经汤(《金匮要略》)、五苓散(《伤寒论》)等。

【相关中成药】

桂枝茯苓丸、桂枝合剂、桂枝颗粒等。

【注意】

孕妇慎用。

【贮藏】

置阴凉干燥处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[1] 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2020年版)一部[M]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20:288-289.

[2] 叶定江,原思通,丁安伟等.中药炮制学辞典[M]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5:459.

[3] 华国栋,桂枝[DB/OL].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,[2021-10-16]https://www.dayi.org.cn/cmedical/301167


富顺县中医医院富达路院区
地址:四川自贡市富顺县富达路120号
电话:0813-7168375
富顺县中医医院同心院区
地址:富顺县东湖大道1801号
电话:0813-7168375
微信公众号
富顺县中医医院   蜀ICP备18011979号-1